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电子万能试验机

新华社揭露视力治疗乱象:花了两万元治近视结果……

  早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6部门就已经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督的通知。

  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6部门:近视矫正不得宣传“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等

  然而,今年寒假后,由于宅家网课及缺乏户外活动等原因,不少孩子开始近视,甚至有孩子几个月度数上升了两三百度。一些家长情急之下乱投医,想起了学校门口的小广告——通过视力养护,穴位按摩,能够达到降低近视甚至治愈近视的效果。

  为此,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当天,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发布《“花了快两万元治近视,视力反倒下降了”——近视防控机构有多少“坑”?》,揭露视保机构收割焦虑的种种套路。该文经新华社官方微信转发,旋即在朋友圈刷屏,眼科医生、视光师纷纷转发并附上评论。

  在此,全文转发并再次强调: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是不能被治愈的。呼吁各位家长:一经发现儿童青少年视力异常,应该及时带到专业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矫正。

  “花了快两万元治近视,结果视力没改善,反倒下降了”……当前,近视防控机构生意火爆,但不少家长吐槽被“套路”。“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通过渲染“近视焦虑”、虚假广告宣传等兜售相关这类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不菲,效果存疑,有的还存在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风险。

  山西太原王女士的女儿正上小学,去年慢慢的出现了上课看不清黑板的情况,随后王女士留意到家附近的一家视力养护中心。该中心在街边发放9.9元体验卡,宣称通过按摩穴位,可将视力从4.5提升到5.0。心动之下,王女士带女儿去体验,并在商家劝说下办了三个疗程的按摩卡,每个疗程价格高达3800元。

  此后,王女士的女儿一直在这家视力养护中心做“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半年后在医院检查,发现视力不仅没有改善,反倒从开始的4.9降至4.6,屈光度也达到200度。

  王女士说,这家中心还一直嘱咐家长不要去医院,说戴上眼镜视力下降更快、医院的眼药水等药物刺激会影响治疗效果。“三个疗程加辅助的保健品,总共花了快两万元,眼睛没治好,视力反倒下降了,太后悔了。”

  记者了解到,青少年近视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近视防控市场也随之增长。根据企查查提供的数据,近年来我国近视防控相关公司数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底已达968家。除了传统医院眼科门诊和配镜门店,形形的近视防控机构也受到不少家长青睐,有的通过“高科技”仪器进行眼部肌肉训练,有的用穴位刺激、中药热敷等方式干预,有的配套销售叶黄素、蓝莓饮、明目贴、明目膏等产品。

  多名受访家长和记者说,有的机构在宣传时说得天花乱坠,称“来的孩子95%都能提高视力”“训练以后能不戴眼镜”“把视力托管,家长放100个心”,但实际效果远远达不到;家长质问时,一些机构就以“孩子配合度不够”“饮食和户外活动没跟上”等为由推脱。在网购平台相关这类的产品页面上,大量消费者留言:“没看到效果”“没啥用”。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面对商家机构关于近视治疗的虚假营销套路,有76.6%的家长表示容易上当。家长在近视防控中踩“坑”,72.2%的受访家长认为是想让孩子摘掉眼镜,心急所致。

  一些机构的“治疗”方式还给青少年健康造成损害。采访中,一名家长和记者说,孩子在使用了一款眼部训练仪后不仅视力没有好转,反而感觉眼睛更累了,还出现了头晕、恶心现象。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机构利用家长对孩子近视的焦虑以及在专业相关知识上的盲点,设置重重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夸大功效虚假宣传。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此前由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在广告宣传中不得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消费者。近年来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加大了打击力度。但记者正常采访发现,近视防控市场领域的虚假宣传现象仍大量存在。

  记者在线上、线下采访中看到大量诸如“摘掉眼镜不是梦”“近视杀手”“已帮助10万+散光近视患者恢复”“治疗散光近视神器一贴看清”等明显夸大功效的广告宣传。一些机构虽不敢宣传“治疗近视”,但在拉拢顾客的过程中频打“擦边球”,模糊“裸眼视力”“屈光度”等专业概念的差别,试图误导消费者相信使用其产品后可降低度数。

  ——四处拉扯高端包装。不少机构对产品做“高大上”的包装,如宣称中科院团队研发、根据“贝茨原理”研发、“十四五”全国重点规划课题、与知名专家合作等。但事实上,很多概念似是而非,合作性质也存疑。

  例如,不少产品宣传中提到的“贝茨原理”得名于100多年前一位名叫贝茨的美国眼科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翟长斌表示,这一原理主要是做所谓的变焦训练,实际上的意思就是看远、看近来回变换,不排除有一定作用,但缺乏足够数据支撑,远不如让孩子去户外运动。此外,太原一家机构还宣称与山西省眼科医院某专家合作,但记者核实发现,双方并无合作关系。

  ——制定话术“忽悠”家长。为增加销量、规避维权纠纷,不少机构制定专门成套话术应付消费者。

  某机构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了此类话术的详细的细节内容。如,针对近视的孩子可以说提升视力,对不近视的孩子可以说提升远视储备;对训练后效果会不会反弹的疑问,不要直接回答,要强调平时用眼习惯的重要性以规避风险等。

  此外,销售人员在推销时往往会用“金眼银牙,护眼就是花钱”“孩子的眼睛是大事,不能省”等说法,给家长“洗脑”。不少机构还会强调,养护视力是“长期过程”,“需要一直做到18岁”,“忽悠”家长持续投入。

  武汉普瑞眼科医院主任医师沈政伟和记者说,目前近视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近视形成因素主要为遗传因素和外因,因此防控主要围绕这两大点进行科普宣教,比如优生优育,每天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照明环境、合理饮食、睡眠充足等。

  “因研究发现离焦学说尤其是在视网膜上形成近视性离焦对近视控制有帮助,所以临床上角膜塑形镜、离焦型框架眼镜、离焦型日戴软镜或硬镜等能达到30%至70%的近视控制效果,是目前主流观点。”沈政伟说,对于使用一些眼部仪器、吃叶黄素和蓝莓果浆等方法,从循征医学角度来讲尚未发现对近视控制严谨科学的数据,对缓解疲劳及提供营养可能有帮助。

  多位眼科有经验的人指出,目前一些家长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只要进行了防控干预,孩子的度数就不应该涨,其实理想的目标是通过干预,将度数增长控制在较小幅度,避免孩子在成年之前发展为高度近视,后者会带来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风险。

  对于近视防控市场诸多不规范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市场监管、药监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创新监督管理方式,畅通举报渠道,促进近视防控市场规范发展,保障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针对网络站点平台虚假广告现象,要压实平台责任,要求其设立鉴别机制,对近视防控有关产品的违规虚假信息保持高压治理。

  山西省眼科医院一级视光师冯恬枫表示,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近视防控方式时,应当首先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全方位检查、咨询,根据孩子个体情况选择比较适合的方案,避免盲目用药用械。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一起努力,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本书作者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凝练出一套有效、易行的护眼之策,创立了4L疗法综合防控体系,帮助家长和学校及近视防控从业人员全面掌握近视防控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进展,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技术进步,遏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高发势头。

  近年来,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本书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对当前近视防控的很多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周详、表述严谨,做到了以孩子为本、以家长为本,在表述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医者读之不觉过浅、家长读之不觉过深。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时间: 2024-02-18 22:32:48 |   作者: 电子万能试验机

生产实力
国际合作